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国被告上欧洲法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德国被告上欧洲法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克龙为啥不同意德国防长卡伦鲍尔"欧州永远需要美国保护"观点?
这要从马克龙个性出发,自从登上世界舞台,一切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和维护欧盟利益,敢和特朗普叫板,藐视埃尔多安。他更知道自已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靠谁来保护都是不牢靠的,所以他想成立自己的军队,不再依靠美国。这与德国意见相左。自从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发展离不开美国的庇护,在防卫费上沾了不少美国的便宜。不过如今的德国却有点给人的感觉,一味讨好拜登又是贺电是表忠心,把法国逼上了火炉子,估计普京都没想没想到,黙克尔竞是墙头草。立场转变如此之快。看来欧洲面临多事之秋了。
卡伦鲍尔的原话:在过去,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会一直是欧洲安全和军事政策上最重要的盟友。如果没有美国的核能力和常规能力,德国和欧洲无法保护自己。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卡伦鲍尔还说:“欧洲必须向美国证明,它不仅是一个索取者,而且是一个给予者。我们必须承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仍会保持对美国的依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们需要花更多的钱,做更多的事情来维持和平,捍卫自由,强化我们的价值观,强化我们认为应该在全球实施的规则”。
卡伦鲍尔的原话非常错误。美国一直在向欧洲索取利益,并且一直在坑害欧洲的利益,特朗普把这种侵害表现到了极致而已,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其他美国总统都是在以坑害欧洲的利益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卡伦鲍尔的说法忽视了美国自私自利的本性。
另外欧洲不是没有核武器,法国和英国是合法的核武器拥有者,保住欧洲是可以做到的。但因为德国是二次大战的发起国,罪孽深重,因此在很多方面受到了限制,也不能发展核武器。在美国日益穷途末路的情况下,靠着美国没有胜算,还不如靠着同气连枝的法国。但是靠着法国二战战败国,就意味着屈服于法国,要听从法国的号令。这对德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以德国的高傲必然会在欧洲以外寻找支持,目的就是为了和法国平起平坐,不甘于法国之下,这是卡伦鲍尔原话的本意。
马克龙批评卡伦鲍尔:即使美国换了总统,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独立和主权防御政策,靠外国保护自己是靠不住的。应该说马克龙的话是对的。求人不如求己,最可靠的也是自己,美国多年来的表现已经让法国感受到了美国的不可靠。因此,法国自从戴高乐时代就开始独立自主,一直延续到现在。
卡伦鲍尔的原话忽视了美国政策不延续性,以为换了总统就会改变一切,却忘记了美国是四年一届,四年后特朗普可能会卷土重来,那个时候德国如何自处,可以想象卡伦鲍尔是非常短视的。值得注意的是卡伦鲍尔的话违背了默克尔的独立自主的政策,她的言论能不能坚持是要挂个问号的。
二次大战的失败,几十年的管制,已经让德国诞生了一些奴颜媚骨,在不能改变二次大战后的体制的情况下,委曲求全是某些德国人的想法,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像这样的言论对欧洲有没有好处。德国的这样做的目的对欧洲来说有没有好处。
如果按照卡伦鲍尔的说法,按照美国人意图挑拨欧洲和主要大国关系来看,卡伦鲍尔是在让欧洲始终处于冷战前沿,也会让欧洲永无宁日,因为靠着美国就会出卖德国和欧洲的利益,从而真正损害德国和欧洲的利益。
马克龙主张欧洲独立自主,就是为了从欧洲实际利益出发,而不是想着美国的利益。因此马克龙是对的。
德国这个防长没用真心说话,把欧洲说成残疾儿童了。
欧洲当下和美国彻底分手,既无可能也不可行,因为俄罗斯的存在就如一猎人守着一群猎物,现实的北约,尚能让欧洲人睡踏实觉。
欧洲长期在老美卵翼下,武功没练好,当下国际风云变幻,正义和友谊的情怀日渐式微,明眼都能看明白:谁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最可靠。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龙观点是对的,也是个坦率真诚的政治家。
不过话说回来,这得一步一步走,不能急于求成。况且欧洲也不是一个心眼儿,这英国不就分家另过了吗。
打破一个秩序不甚复杂,打破后再重建新秩可难了
法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虽然受迫于美帝的强权,有时要低头,但也受够了,一个法国是没能力受到美帝尊重的,所以拉整个欧盟,但德国是二战战败国,各方面受制于美帝,国土上还驻扎着美帝的军队,只能口头上低下高傲的头,不敢有丝毫的表面上的抵抗,德国是个高端制造出口国,要是美帝特朗普轻轻的动一下笔制裁德国出口,德国经济立马萎缩一半,大量的人口失业,不低头不行啊,虽然德意志内心是看不起美国佬
法国是一个独立特行的国家,早在戴高乐时期,法国就奉行独立的国防装备政策,法国退出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来又加入进来。但是,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法国是一个具有独立国防精神的国家,法国具有完整的国防装备生产企业,海陆空装备都可以自主生产,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一直对美国的指手画脚感到不难烦. 美国在全球的所采取的的一些霸凌行为也遭到法国的反对。例如,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法国就表示反对,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问题。特别是特朗普和马克龙上台后,美国处处以美国优先为目的从各方面答应欧洲传统盟国,法国作为欧洲数一数二的的大国,积极倡导欧洲防务自主化,不要依靠美国,所以,针对德国国防部长依赖美国人的言论,感到不可接受,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欧洲一直依靠美国,那么法国倡导的欧洲防务自主化就会成为泡影。
二战结束后,盟国为何要在纽伦堡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讯和判决?
二战结束之后,美、苏、英、法等反法西斯盟国在德国南部城市纽伦堡市成立了欧洲国际军事法庭,于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开庭,对21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了审讯和判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纽伦堡审判”。那么盟国为什么要把审判地点选择在这个城市呢?笔者以为原因很简单,
因为该城市在历史上留下过创建和践踏人类文明的双重记录。
首先,作为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第二大城市,该城不仅有着漫长的历史,而且文化底蕴深厚。纽伦堡建于1050年,由于其位于中欧十数条商路的重要节点上,所以建成后很快发展为一个繁荣的都市,中世纪时,纽伦堡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直辖的统治中心城市之一,多位德意志皇帝诞生和居住在这里,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内皇帝和诸国王的王冠和王剑等都保存在这里。同时纽伦堡城又是一座精致可爱充满活力的美食之都,如今全城都弥漫着胡椒蜂蜜饼的香甜和甜芥末小香肠的香味,而纽伦堡所在的上巴伐利亚弗兰肯地区还是优质弗兰肯白葡萄酒产地。德国著名童话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就发生在圣诞夜的纽伦堡市政厅,这个故事后来被俄罗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谱写成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而名扬天下。由此可以看出,该城在德国人的心目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政治之城、经济之城、文化之城,可谓是德国人的精神家园。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借助纽伦堡在德国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企图将纽伦堡城作为纳粹势力的大本营,以此刺激德国人的民族情感,掀起狭隘的民族主义复仇情绪。在纳粹德国时代,该城成为纳粹党一年一度的党代会会址,从1933年到1938年,纳粹党均于此城举行党代表大会,希特勒也曾把纽伦堡誉为德国党代会之城。第三帝国臭名昭著的反犹太纽伦堡法案就是在此处出炉,该法规定取消犹太人的德国国籍,把迫害犹太人公然列入法律,从而掀起了种族清洗的腥风恶浪。纽伦堡在希特勒德国时代可谓风光无限,因此二战期间,该城沦为英美盟军的重点轰炸对象,颇具中世纪古风的老城区就此夷为平地,战后虽然进行了重建,但已经不能完全恢复昔日的风采。
所以,在德国法西斯曾经炫耀其成就的地方成立军事法庭,对他们进行正义的历史审判,将他们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
纳粹德国将军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为什么会被盟军平反?
约德尔,纳粹德国陆军一级上将,国防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整个二战期间一直都在希特勒的身边,是希特勒最宠信的几位将领之一。希特勒身边的将军换了一波又一波,可是国防军总司令凯特尔元帅和约德尔上将确是“雷打不动”,一直待到了希特勒和他的帝国灭亡。
战后盟军国际军事法庭逮捕了约德尔,这里有个插曲,起初盟军并没有将约德尔列入战犯名单中,但是苏联一方坚决要求将约德尔加入战犯名列,其中最关键的理由是约德尔在反人道的“政治委员命令(俘虏的苏军政治委员直接处死)”中签字,尽管他并不是这道命令的发起者,只不过是经他的最高统帅部发出的。
最终国际军事法庭以反和平密谋罪、侵略计划实行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将约德尔判处绞刑,约德尔本人直到死前也没有承认上述指控,他说到“即使在上帝、历史和我的人民面前,我也不认罪”。1946年约德尔被执行绞刑。
6年后约德尔被德国法庭和法国法庭宣判是无罪的,撤销了对他四项罪行的指控。原因是在当初盟军法庭决定约德尔的罪行时,西方的盟国并不同意对约德尔判处绞刑,只不过迫于苏联一方的坚决要求而最终判处了其死刑。1953年随着冷战的开始,西方国家和苏联走向了对立面,加上许多盟军将领为约德尔鸣不平,于是便撤销了对约德尔的原判决,将其改判为原罪。另一种说法是当时联邦德国正要再次组建国防军,为了不引起民众的反感,将发动战争的罪行都推到了党卫队那里,国防军是无辜的,所以身为国防军高级将领的约德尔被改判无罪来撇清国防军同纳粹的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国被告上欧洲法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国被告上欧洲法院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