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什么吗?
电影是理想主义的自我表达;电影是影射现实的深刻批判;电影是情感与记忆的载体寄托;可能都是,这就是电影带给我们的意义。
那什么又是好电影呢?
好电影应当是能够让你产生心流,引发思考,并不流俗于表面的浅尝辄止。当然也并不是指诸如那些让你哈哈一笑的喜剧电影就不是好电影,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们也不倡导悲剧,但总要在里面看到点什么吧,自己?爱情?朋友,社会?未来?你可以去看看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大概会明白我讲的是什么?
那么我给大家推荐几部高分电影,大家可以自行体悟,都是一些老电影,但好电影的价值就是能让你重温多少次依然感觉不到看腻。
《楚门的世界》
或许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真人秀剧场里,这谁又能说得清呢?可能上帝就是那个幕后导演,操控着一切。人类正在积极的探索外太空,大概就是想看到那块剧场幕布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绿皮书》
也许对于存在种族歧视的美国,你需要重新审视。
广大存在社会底层的黑人固然遭受白人的冷眼,这并不稀奇。但当你拥有了高学历的背景,足够的社会地位,甚至在白宫演奏,如同谢利那样的身份存在,你仍然被区分台上和台下。
台上的你光鲜亮丽,你是富人社会的座上宾,全场的主角,赢得白人的满堂喝彩,但是到了台下,连房间内的洗手间都不能用,招待满场嘉宾的餐厅都不能进,这就是主角的待遇,这就是种族歧视。也许像谢利自己说的那样,自己黑人不像黑人,白人不像白人。因为他的高学识和天赋能力注定不可能像其他大部分黑人那样从事底层工作,但在白人社会里又被两极对待。这就是他的处境。
他为什么这么做呢?恰恰是他深信打败种族歧视的不能仅仅靠天赋,更要靠勇气,所以他宁愿忍受这样的冷眼和歧视,他就要用他的音乐,用他的行为反抗,或者说为了那一丝可能,也要贡献自己的能量。
托尼从一个天生歧视黑人的白人,到迫于生计为黑人谢利打工当司机,再到短短8个星期的时间接触了解。他骨子里接受了这位黑人雇主,并萌生了一种敬意,从不屑为其拿行李,再到为其出头进监狱,几经波折救谢利于危难之间,再到最后圣诞节一家子欢迎谢利的到来,很温情。
原来种族歧视只是世俗的外衣,每个人骨子里的善意依然存在,但需要共同努力,撕去这层虚伪的外衣。
整篇故事,一黑一白,一段旅程,一段故事,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社会:歧视,善意,接受,勇气;给了我们别样的感受。
《触不可及》
谁不想被别人平等看待呢?正如菲利普想的那样:他没有把我当成一个残疾人雇主看待,相反我们相处的像一个朋友,没有任何恭维,没有任何歧视,这相比于其他心怀功利性的雇员来说,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尊重。
而德瑞斯带着并不光彩的背景前去面试,恰恰是他表现出来的那份真实和幽默让雇主相中了,两人之间在之后的相处中互相影响,互相欣赏。影片标题叫做触不可及,一个是上流社会富甲一方的白人,一个是贫民区温饱都成问题的黑人,两种人无论从世界观、价值观还是身世都完全不同,但这只是一开始,两人的友情就从一段面试开始了。
这让我想起了史铁生回忆录里面提到: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着友谊。
还有很多电影,就不一一列出读后感了,你们可以自行观看体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