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玄武湖惊现野猪横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玄武湖惊现野猪横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努尔哈赤领八旗精锐30万猛攻南京,朱元璋领徐达常遇春步骑混合25万防守,谁能赢?
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开头强结尾弱,而朱元璋是以驱除蒙古人“重建”汉族政权为口号的,其民心之属、军力之盛是远超当时的蒙古人的,甚至不落后于元初的蒙古人。在这样的情形下,“复兴”的汉族军队对阵新兴的假设中的满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武装,当然是必胜且大胜。历史上之所以出现少数民族武装打败汉族军队而入主中原(元、清),原因都是汉族政权(宋、明)后期的腐败不堪,而这对于朱元璋来说却是恰恰相反的。
看到这个题目,我的内心就燃起来了。
朱元璋和努尔哈赤在军事史上,同谓雄主,八旗劲旅的将佐和徐达常遇春一样是将星如云,30万八旗劲旅和25万步骑混合军都是久经战阵,想必一番龙争虎斗必不可少。
我定睛一看,原来这条题目还天才般的提出八旗劲旅打的是南京城,而步骑守着南京城。
本来嘛,一般情况下,在草原或者平原上,八旗劲旅靠着骑兵来去如风,这样这样显然对天然缺少五万士兵的朱元璋不公平,地形熟悉,补给快捷,多为骑兵,机动性强,胜机较大的必然是八旗劲旅。但是,题目很公平的指出——让骑兵为主的八旗劲旅攻打南京城,让有步兵和数目少五万的朱元璋拥有南京城这么一处战略要地。
这真是天才一般的设想,一下子就挑起了我内心的热情。为了使得最后结果趋于真实,我就先设定这么一个情况——在南京,朱元璋属于本土作战,因此士气高昂,补给非常便利,南京城池坚固,易于防守。
这场战端一开,势必是中华军事历史上最华丽,最酣畅淋漓的战争篇章,至于所谓战争依存国力,我们暂时不考虑国力的事情,就设定八旗劲旅和朱元璋都不缺给养。
考虑周全之后,我们宣布战争开始。
南京城,长江是八旗军进攻之前必须要考虑到的天然的屏障,但是考虑到八旗军那彪悍的脑回路,以及凭空多出来的五万人,他极有可能试试把这条天堑当成天然的交通要道。
顺江而下之后利用高机动骑兵“任尔几路守,我这一路去”洞穿一处防线,必然全线动摇江防守军,但是凿穿一处后,努尔哈赤会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直奔南京,第二个是继续掩杀江防部队,以达到控制江防的目的。按照努尔哈赤的性格秉性,极有可能选择第二种(参考历史上当年努尔哈赤袭击觉华岛,杀人泄愤)。
朱元璋面对来势汹汹的八旗劲旅,会如何应对呢?此时江防部队已经动摇,我们假设此时朱元璋只有十万骑兵,那么对于朱元璋来说,必然会任用常遇春和徐达两名骑兵大师,分兵合击阻拦或者接收江防溃兵与追杀的八旗劲旅,从而赢得自己布置南京守军的时间,对于南京城本身来说,城市本身背对着山,整个周边山脉相对北方就是一个凹形。
按照历史上的那些例子,一旦江防失守,敌人往往会趁机占据各处高地山脉,正如太平天国时期今天南京的俗话,“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轰进后宰门。”
不过幸好,努尔哈赤没有携带大量步兵,更没有携带火炮,他大量携带的是骑兵,他需要骑兵的高度机动以达到追击残敌的目的,因此他也不可能会分出军队放弃骑兵,去抢占制高点。
凭借着常遇春出色的突袭能力和不留俘虏的狠辣手段,阻击追击八旗劲旅问题不大,徐达收拢溃兵撤往南京城防,由于当年朱元璋根据南京周边的山川走势修建了南京城墙,又修建了周长六十公里的外郭城,其中仅仅有将近二十公里的城墙部分用砖砌成,其余四十公里城墙则相较简陋。
明初时,南京一度驻军将近二十万,而此时朱元璋军队数量严重不足(十万骑兵在外,五万江防军队在撤),城墙长反而成了累赘。
一旦徐达常遇春被八旗劲旅缠住,来不及回援,努尔哈赤只需分出一支部队,不用多,两万足矣,两万人绕过被缠住的徐达和常遇春,对着将近二十公里的南京城墙任意一处进行以点破面的战术,留守的大量步兵速度绝对跟不上机动性强的八旗劲旅,必然顾此失彼,南京外郭必破。
若是常遇春和徐达没被八旗缠住,及时奔赴回援了呢?那情况便会不一样,面对人手充足且存在大量机动力量的南京城,八旗劲旅无法使得朱元璋顾此失彼。最后会在旷日持久的围城战里面变得越来越焦躁,关键时刻朱元璋便可以令徐达常遇春为骑兵之将,出城野战,相持一段时间后,八旗劲旅便会疲惫不堪,最后必然惨败饮恨于南京城下。
所以,胜负手其实在于徐达、常遇春的骑兵部队能否完成在野外击溃不可一世的八旗劲旅?已知八旗劲旅人数在三十万,渡江过程中损耗五千(八旗造船业不发达),凿穿江防损耗五千(江防步兵占有地利),在追击泄愤江防各处的时候,损耗五千(江防步兵毕竟训练有素),留守三万看守后方物资(船),有人可能觉得太多,问题是三十万渡江的船,要是低于三万人看守,努尔哈赤能放心嘛?
在此期间,徐达和常遇春正在火速赶来,他们拥有一支十万人的骑兵部队,而此时敌人有二十五万骑兵,但是常遇春和徐达仅仅是收拢溃兵以及阻击任务,考虑到历史上二人擅长奔袭,按理来说,打疲惫不堪的八旗劲旅问题不太大。
所以,朱元璋在这场对决里胜利可能性极大。
翻版“赤壁之战”就此上演
遇到擅长火攻明军,可能努尔哈赤八旗精锐在渡江途中就被明朝水师以火攻击溃。历史上陈友谅率60万水师进攻朱元璋,在遇到南京的边防要塞洪都时,打了整整几十天都没有拿下,紧接着朱元璋紧急调动二十万大军,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命运的决战,虽然敌我比例三比一,但朱元璋用火攻战术成功击溃陈友谅部队。在解决张士诚和陈友谅之后,朱元璋率大军开始北伐,派遣徐达常遇春率领率领25万大军。徐达擅长率领步兵,常遇春统领骑兵,北伐时常遇春经常率领骑兵与元军交手每战必胜,两人配合默契彻底将元军赶出中原,实现朱元璋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而反观努尔哈赤虽说拥有30万大军,但是根据史料记载清军入关是满八旗只剩下五万可战之兵,剩下的都是汉八旗与蒙八旗,这些都是仆从军不堪重用。满清八旗多是骑马的步兵,骑马接近敌人下马作战。反观明军骑兵和水师都是有赫赫战功,这一战努尔哈赤必败。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令人脑洞大开,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南京城的攻与防,努尔哈赤和朱元璋谁更厉害一些。
其实南京这座城市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易攻而难守,历史上数次关于南京的战役,无不以南京失陷而告终。靖难之役是这样,太平天国克南京是这样,抗战时期日军攻破南京也是这样。所以如果你一定要问努尔哈赤的精锐八旗和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的精锐步骑混合部队谁的赢面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来细细分析一下。
以地形而言,南京只有一条长江可供防守,其他几面全部都是平原和丘陵,无险可守。东南面的采石矶是一个要冲,南宋虞允文守住了,金军就过不来。但是同样的地方,南唐没有守住,结果就被北宋亡了国。
至于东部地区,完全是一马平川,无论是古时的骑兵部队还是后来的装甲部队,都可以毫无阻挡地冲到南京城下。如果敌人再封锁长江江面,整个南京就变成了一盘死棋。
努尔哈赤的部队多是骑兵,在大平原上作战特别合适,再加上早期的八骑兵战斗力极为强悍,来如风去似电,三十万人马一走一过,朱元璋的步骑混合编队怕是难有作为。
不过徐达和常遇春都是亘古少见的名将,在元末农民起义军屡立战功。他们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充分利用地形。朱元璋的优势在于南京城墙十分高大坚固,明军又配有火器,努尔哈赤的部队远来,缺少后方支援,所以利在速战。
这场战役朱元璋要取胜,关键还在于一定要在长江江边解决大部分骑兵,而不能让努尔哈赤的部队轻易渡过长江。因此徐达和常遇春至少要分出十万以上的部队出击长江,把长江这道天然屏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抗战时期,日军就没有经过长江,而是从东南面的上海向北进攻,这样日军快速机动的能力就完全发挥出来了。如果努尔哈赤经过苦战,突破长江防线,那么徐达和常遇春会立即回兵,和南京城内的部队形成对努尔哈赤的包围之势。
请注意,努尔哈赤的部队是远道而来,没有后方支持,如果他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那么就会被困死在南京城下。
所以,从哪方面来说,朱元璋的赢面都要大一些,更何况徐达和常遇春都是当世的名将。八旗的优势在于快速,士兵十分凶悍,如果明军能够不惧生死,挡住八旗的第一轮猛攻,不被他们闪亮亮的斩马刀给吓住,那么接下来的仗就会好打得多。
努尔哈赤尽管多了五万人马,可是他要分兵守住长江渡口,万一失败了他还得想办法撤回去呀。这样一来,双方真正能投入到战场上的人数基本相等。明军占据天时、地利和人和,依托坚固城墙和火炮,可以一战。只要时间拖得稍微长一点,努尔哈赤就吃不消了。
不过这场战役终究不会发生,说来说去,也只是军迷们沙盘上的游戏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玄武湖惊现野猪横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玄武湖惊现野猪横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