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热帖,不禁感慨:“世界之大,真的什么奇葩都有。”
图源:微博
帖主生活在小县城,遛娃时认识了同小区的一位宝妈。
相识第二天,宝妈便提议去帖主家里玩,帖主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然而,这个决定却让帖主懊悔不已。
此后,这位宝妈天天往帖主家跑,行为随意,全然将别人家当成自己家:
孩子纸尿裤满了不说回自己家换,反倒是赖在帖主家,蹭用人家的纸尿裤;
帖主花钱买的幼儿零食、玩具等等,价格都不便宜,这位宝妈理直气壮地白吃白拿......种种行径尽显爱占小便宜的毛病。
就这样相处了两个月,帖主非常崩溃。
生活中,像这位宝妈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总是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把别人的慷慨视为理所当然,不断索取,毫无节制。
殊不知,这种行为不仅暴露了自己内心的贫瘠,还不断吞噬他人的善意与耐心。
有句话这样说:“自私和贪婪相结合,会孵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
人这一生,难免与这类“心穷”之人狭路相逢,他们如同毒蛇,只要稍有机会,便会露出自私与贪婪的丑恶嘴脸。
故而,明确底线,远离“心穷”之人,方为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在得寸进尺面前,
你的妥协一文不值
《教父》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朋友夏夏讲过一件令人无奈的事。
一次下雨天,她准备开车送孩子上学,恰巧在门口碰见了邻居。
邻居便问夏夏,能不能顺带把自家孩子一起送去学校。
夏夏想着大家都是邻居,而且两个孩子在同一所学校,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谁能想到,这仅仅是个开端。
第二天早上,夏夏刚开门,就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已经站在门口了。
夏夏有些惊讶,但还是让孩子上了车。
第三天、第四天……
邻居家的孩子像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一样,每天都会在夏夏家门口准时“现身”。
而邻居对此却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没说过一句感激之言,更别提分担油费之事。
夏夏满心不悦,可她却始终被“情面”二字束缚,一次次选择妥协。
她浑然不知,自己的无底线妥协,正将她拖入越发窘迫的境地。
一次自家孩子因病请假,未料邻居竟称自己上班即将迟到,让夏夏帮忙送孩子上学校。
贪得无厌这件事,多数人是无师自通的。
他们只会把你的善意当成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份免费的“福利”。
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让助手去请求一些家庭主妇,将一个小巧的招牌挂在自家窗户上,主妇们纷纷同意。
半个月后,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有所升级,将一个更大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内。
与此同时,助手也向以前没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
结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后者仅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出3倍之多。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当你一味忍让,有些人便会将你的宽容视为软弱,进而提出更多过分的要求。
倘若你选择妥协,他们便将此当作你可以不断让步的信号,不断侵蚀你的权益。
很多人的内心似一片荒漠,永远填不满,贪婪地想要将所有好处都据为己有。
而你施以援手的热忱,只会被他们当成无限索求的资本。
与“心穷”之人纠缠,
是一场灾难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好心帮同事带了几次早餐,偶尔一次没帮他带,就开始在公司诋毁你;
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车费、餐费总是你先垫付,事后对还钱之事稍作提醒,朋友却指责你小气……
理所当然地享受你的好,却不念你的情,随时准备反咬一口。
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心穷的人,心胸缺开阔,眼光缺长远,骨子里缺志气,生活里缺情趣。”
目光紧盯当下利益,骨子被贪婪驱使,做出损人利己的事,让真心相待之人在这纠葛中徒耗心力。
知乎上曾有一个引发热议的帖子:
@苏苏有位朋友,起初两人相处看似融洽,可渐渐地,苏苏察觉这位朋友特别爱占便宜。
每次出去吃饭,朋友总让苏苏先付账,说回头给,可大多时候就没了下文。
起初,苏苏想着大家都是朋友,可能是忘记了,不给就算了。
可后来,苏苏愈发觉得朋友的这种行为并非偶然,而是一种习惯性的索取。
苏苏购买的各类生活用品,哪怕是尚未开封使用的,朋友都会毫无顾忌地拿来使用。
各类零食、饮料更是难逃朋友的“搜刮”,苏苏刚将物品放置好,转身便被朋友吃光,甚至还在别人面前说是她买的,以此来彰显自己大方。
来源:视觉中国
苏苏虽然对朋友的行为深感不满,但念及旧情,始终没有与这位朋友彻底划清界限。
直到有一次,苏苏送给朋友一个虽便宜但用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朋友却很不高兴,过了几天还阴阳怪气地抱怨礼物没用。
苏苏这才彻底明白,朋友只是打着“友情”的幌子,把她当成“提款机”和“冤大头”。
而与这样一位内心贫瘠的朋友纠缠,只会不断地消耗自己的精力与情感。
贪心不足蛇吞象,过度善良易受伤。
以自己的一片赤诚,去温暖一个永不知足的人,只会被耗尽情感,甚至被刺伤心扉。
正如曾国藩所说:“与好利人共事,则己必受累。”
与“心穷”之人纠缠,善意被挥霍,付出无回报,反而落得麻烦缠身、心寒意冷的结局。
与其如此,不如果断与其划清界限,将精力投入到那些能够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情谊中。
明确底线,
远离消耗你的“心穷”之人
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
起初,很多人都认为,真心定能换来同等的珍视与感恩,然而经历过被“心穷”之人毫无愧疚的索取后,多数人便会醒悟。
善良固然珍贵,但并不意味着要无底线地纵容。
面对那些内心贫瘠、只知索取的人,必须明确底线,才能保护自己。
1.明确底线
贾平凹年轻时,特别喜欢书法,有个朋友多次找上门来求字。
一开始,贾平凹顾及情意,总会满足他。
某次两人闲聊时,贾平凹随口说自己写文不过是换烟抽罢了。
哪晓得,朋友毫不掩饰地讲:“你若不写了,我收藏的字便毫无价值了。”
贾平凹一听,语气坚决地回应:“写不写是我的自由,你有什么理由来干涉我呢?”
自此,两人情义断绝。
生活中,不少人身边都有这类朋友。
他们看似热络,常给人交情匪浅之感,实则心怀鬼胎,一心盘算着从他人身上捞好处。
古人早有告诫:“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面对心怀叵测、索取无度之人,莫要一味隐忍,任其将自己拖入疲惫深渊。
果断亮出底线,让他们知晓你的原则不容践踏。
唯有如此,那些“心穷”之人,才会有所忌惮,不敢轻易纠缠。
我们便能摆脱贪婪吞噬,守住生活与精力,重归自在安宁。
来源:视觉中国
2.学会拒绝
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何时,我们身边充斥着这样一群“假人”。
“假同事”明明能独立搞定工作,偏把琐碎杂事一股脑全塞给你;
“假朋友”只顾自己享乐,借“应急”之名借钱,过后却绝口不提还钱,佯装失忆;
“假亲戚”明明清闲,却借口忙碌,把照顾长辈这类责任一股脑甩给你。
他们内心缺真诚、少担当,将他人的善良当作“富矿”,肆意开采。
长此以往,我们的精力被消耗,生活与工作也乱了套,陷入疲惫无奈的困境。
然而,太多人困于“拒绝会得罪人”的执念,不断迁就。
可这种失衡的关系恰似在沙滩上建楼阁,根基不稳,随时可能坍塌。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付出。
真正珍视你的人,不会罔顾你的处境,无休止提要求。
有句话曾说:“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学会拒绝,大胆说“不”,收回无端耗费的精力,还自己一片清爽自在的生活。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尼采曾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人生路上,我们时常遇到内心贫瘠之人。
他们被无尽私欲驱使,如蚕食桑叶般,一点点侵蚀我们的善意。
面对这种贪得无厌的穷人,明确底线,及时远离。
如此,我们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人生才会越过越顺。
作者:陈欢乐。来源:MBA智库。用笔墨记录生活,用文字传递情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